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将于5月1日实施。记者获悉,为迎接这场“五一大考”,北京多区已下发生活垃圾分类实施细则,并提前部署。
例如,朝阳区区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将在4月15日前实现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延庆区将采用“5+1”模式推进垃圾分类,海淀区推出的垃圾分类网课已登录“海淀区中小学资源平台”。
年11月25日,东城区新怡家园,居民家中摆放的分类垃圾桶。摄影 李凯祥
■东城区
垃圾分类坚持“干湿分开、资源回收”
东城区近日印发《东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行动方案》和相关实施办法,其中提出,到年底所有街道开展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创建,社会单位全面实施垃圾分类。
根据东城区住宅小区垃圾分类暂行的实施办法,住宅小区垃圾分类投放模式可分为固定式、流动式两类,一些小区也可采取二者的组合模式。
固定式主要包括固定桶站、专人值守的分类驿站等。专人值守的分类驿站可按照每至户居民设置。
流动式主要包括上门收集和定时收集两种方式。上门收集是指收集人员与居民住户采取一对一服务的方式,按照约定的时间和地点收集。定时收集是指垃圾收运车辆在指定时间定点收集或巡回收集。
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产量相对较少,东城区要求,每个住宅小区须至少设置一处可回收物收集点,应当选择居民出入道路两侧、公共休闲区等较方便位置设置。至少设立一个收集有害垃圾的专门场所或容器,对不同品种的有害垃圾要进行分类投放收集暂存,并在醒目位置设置有害垃圾标志。
针对可回收物,在提供上门回收服务的居住小区,居民也可预约上门回收,由再生资源回收企业采用专用车辆收集运输到区域分拣中心进行分拣、打包处理。
居民怎样扔垃圾才合格?东城区要求,垃圾分类坚持“干湿分开、资源回收”,厨余垃圾应从产生时就与其他品类垃圾分开,投放前沥干水分。交付运输时应做到“无玻璃陶瓷、无金属杂物、无塑料橡胶”。有包装物的过期食品应将包装物去除后分类投放。可回收物分类投放时,应尽量保持清洁干燥,避免污染。有害垃圾投放应保证器物完整,避免二次污染。
针对生活垃圾减量,东城区提出目标:进入垃圾焚烧和填埋处理设施的生活垃圾处理量增速逐步放缓,年控制在4%左右。实现源头减量的主要措施包括限制过度包装、限制一次性用品使用、开展旧货交易、实施“光盘行动”、推行净菜半净菜上市等。
■西城区
建立“不分类、不收运”的倒逼机制
记者从西城区了解到,到今年底,西城区开展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创建的街道将达到%,公共机构全面开展强制分类,厨余垃圾规范收运率%。垃圾总体减量率将达到5%。
根据《西城区生活垃圾分类行动方案》,各街道要通过“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创建管理系统”填报区域范围、人口情况、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等基础信息台账。为方便单位和个人交售可回收垃圾,街道办事处要采用App预约回收、定时定点回收、上门回收等方式,开展回收服务。
同时,建立“不分类、不收运”的倒逼机制。在开展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创建过程中,建立“不分类、不收运”试点,对未实行垃圾分类或垃圾分类不符合要求的小区,管理部门要提出整改意见,对多次违规拒不整改的、拒绝收运的,移交执法部门处罚,鼓励媒体发挥监督作用。
西城区还将加快推进全区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计量称重系统升级改造,对全区密闭式清洁站、含垃圾楼进行计量称重及监控系统改造。对全区各品类垃圾运输车辆进行定位、称重、身份识别及监控等管理功能改造。
陶然亭垃圾分类中心将加快建设。承担大栅栏街道、天桥街道、椿树街道、陶然亭街道、广内街道、牛街街道、白纸坊街道和广外街道的生活垃圾转运任务和全区垃圾分类中心功能,也将提速完善,改善西城区生活垃圾收运体系,缓解现有密闭式清洁站超负荷运转、扰民的现状。
年7月23日,海淀荷清苑社区,居民使用新的垃圾分类系统。摄影 浦峰
■海淀区
推出全市首堂垃圾分类网课
海淀区近期制定了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行动方案及配套细则,明确居住小区垃圾分类将采用固定式、流动式和其他方式三种投放模式。其中,每个小区至少设置一处分类驿站,即有专人值守的“四品类”桶站组合。各居住区应因地制宜选择合理的投放模式。
各居住小区应设置可回收物暂存点,各街道应设置可回收物回收点,由回收企业按规范渠道实现可回收物再利用。街道应设置有害垃圾暂存点,可与大件垃圾中转站合并设置。由区物资回收公司将有害垃圾交由具备危废运输处理资质的机构进行收运处置。
行动方案明确,海淀区环卫中心是海淀区厨余垃圾分类收运的唯一单位,厨余垃圾采用厨余车“上门”“桶车对接”模式,对分类不符合要求的厨余垃圾,区环卫中心有权要求其改正,拒不改正的,应向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报告并登记备查。
同时通过多种方式鼓励居民参与分类,比如建立垃圾分类积分管理制度和信用账户,重点推动厨余垃圾居民自主分类,提高分出质量。通过投放垃圾的行为约束机制,建立监督投诉机制,发现乱投垃圾和混装混运行为,居民可拨打电话举报。
海淀还将鼓励建立二手用品调剂平台,开办旧货商店(集市)、跳蚤市场,通过线上、线下旧货交易方式,促进闲置物品的再利用。
海淀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开展垃圾分类过程中,将着力培养市民垃圾分类意识,调动全民参与积极性,推进垃圾分类知识进单位、进社区、进课堂。日前,海淀区城管委联手区教委推出的“中小学生垃圾分类线上教育系列课程”已陆续登录“海淀区中小学资源平台”,中小学生可在家学习垃圾分类课程。这是北京市上线的首堂垃圾分类网课。
网课计划推出《垃圾分类的意义》、《垃圾四分法》和《跟我一起做》三节课程,每节课的时长基本在10分钟以内。4月2日,该系列网课已推出第一课,9日推出第二课,第三课正在录制中,预计16日上传到资源平台。
4月13日,朝阳区政务服务中心,检查组人员提醒工作人员更换新的垃圾分类标识。摄影 王飞
■朝阳区
区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4月15日前强制分类
朝阳区制定的《朝阳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行动方案》,从推动党政机关社会单位、居住小区垃圾分类、农村垃圾分类治理等13个方面,对全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进行部署。
具体来说,朝阳区区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要在4月15日前率先实现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由朝阳区城市管理委、区城管执法局、区环卫中心等单位组成的垃圾分类督导检查小组,会采取现场询问、实地检查、查阅档案等方式,随机对区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生活垃圾分类情况进行检查指导。
各党政机关社会单位办公区域,要设置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收集容器,每个办公室内应设置其他垃圾收集容器;食堂餐饮区域应设置厨余垃圾、其他垃圾收集容器,并做好厨余垃圾控水、控杂措施;公共区域应成组设置可回收物、其他垃圾两类收集容器。
朝阳区城市管理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保障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理环节顺利衔接,实现垃圾分类全流程闭环管理,朝阳区正在加快推进各类环卫设施建设、计量称重改造和精细化管理系统搭建等工作。
目前,朝阳区已建设完成16座农村地区生活垃圾中转站,并于4月底前陆续启用。年还将完成座垃圾楼升级改造工作,确保每个街乡至少有一座分类转运设施。同时推进生活垃圾焚烧三期项目建设,确保区域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正常转运。
为提高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和参与率,朝阳区城管委制作了“垃圾为什么要分类”“垃圾大变身”等5部动画短片,计划通过楼宇广告、户外电子屏等载体宣传垃圾分类。印制完成的宣传海报、指导手册等宣传材料将同步发放。
■大兴区
今年底80%以上的原生垃圾实现资源化处理
大兴区发布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行动方案明确,今年4月底前,全区党政机关,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宾馆、饭店等相关企业全面实施垃圾分类。
此外,大兴区今年创建垃圾分类示范片区的镇街占比将达到90%以上,社会单位全面实施垃圾分类。到年底,原生垃圾80%以上将采用资源化方式处理。到年底,大兴区全面实现原生垃圾“零填埋”。
按照行动方案,投放站点设置以厨余垃圾、其他垃圾收集容器为基本分类组合,大兴的每个小区应至少设置一处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交投点,分类投放站点应公示垃圾分类常识。
有条件的社区应因地制宜设置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大件垃圾和装修垃圾暂存点。各镇街可因地制宜选择合理的投放模式,可采用固定式、流动式和组合式等模式。
行动方案提出,通过多种方式鼓励居民进行垃圾分类,比如建立垃圾分类积分管理制度和信用账户,通过投放垃圾的行为约束机制,逐步改变居民随意投放垃圾的习惯。
为在农村推进垃圾分类治理,大兴区将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工作纳入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地区垃圾分类。
■延庆区
采用“5+1”模式推进垃圾分类
《延庆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试行)》提出,以“5+1”模式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其中,“5”为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大件垃圾。“+1”是指党政机关、社会单位、居民小区需在原有基础上增加装修垃圾分类,村庄则需加入灰土垃圾分类。
各居住小区和村庄应至少设置一处可回收物收集点、一处有害垃圾投放点,以及有围挡和标识牌的大件垃圾暂存点,并以厨余垃圾与其他垃圾收集容器作为基本设施。居住小区应设置装修垃圾暂存点。各村庄至少设置一处厨余垃圾堆肥点,并按需配置灰土收集容器。
实施方案还对生活垃圾全流程管理提出要求,在生活垃圾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等各交接环节要设置“打卡记录”,杜绝“混装混运、乱倒乱卸”,每个环节明确责任主体,数据链实现追根溯源。同时,利用红黑榜或曝光等的方式引导市民参与垃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