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买房#
野史远比正史狗血,而知识点也是越冷越有意思,在北京众多区域中,从来就不缺乏野史与冷知识。
从今天起,马老师帮选房开始撰写中关村的故事,从中关村讲到,有上地、有后厂村、有海淀山后……你想看的,想知道的,都将通过踩盘实录,写成故事讲给你听。
这一篇,就从中关村讲起。
中关村起源
通常开始讲中关村,大都爱从中关村地名讲起,无非是考古地块更早之前可能埋过宫里的太监,曾叫过中官坟。但这些与现在中关村定位和发展必无关联,要讲中关村的历史必须从建国以后说起。
早年间,北京西北郊是皇家园林,后来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就选在这里,风景优美,比较安静,是做学问的好地方。
年院系调整,中央有关部门选定在北京西北郊建设“学院区”,统一集中建立了第一批(8所)高等学府,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八大学院”,形成了第一个大学城。
当时的指的分别是北京地质学院,北京矿业学院,北京钢铁工业学院,北京航空学院,北京石油学院,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北京林学院和北京医学院。
这8所高校首尾相连,虽说没有明确称之为学院路大学城,但以八大院校为代表的学院路却有着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个大学城”称号。
讲了半天,为什么绕着学院路走,还不讲中关村呢?
各位粉丝别着急,高校位置找好了,建国后,还有一件大事在办,就是成立中科院。
原来,中科院成立后,要把分布在南京、上海等地的中央研究院各研究所迁到北京,最紧迫的任务就是物色一块地,作为“永久院址”。
时任北京市规划委员会负责人的梁思成提出,把科学院建在位于北中轴线上的黄寺地区。在梁先生心中,只有最重要、最有文化价值的建筑才可以建在中轴线上,该选址方案也得到了北京市长彭真的批准,可见新中国领导人对科学事业的重视。
(这时又要多唠叨几句了,之前聊永定府时,特别说了说中轴线之于北京的重要性。当时就提到梁先生对中轴线的看中,现在讲到中关村又出现了梁先生的中轴线)。
言归正传,在黄寺建科学院,拆迁施工量太大,对于急于发展壮大的中科院来说,实在是等不起,负责选址的领导们最后选定了还是一片荒地的中关村地区。
年4月,北京市政府在“清华以南,海淀以东,京绥铁路以西,大泥湾以北”地带为中国科学院“保留相当发展用地”。年10月,中国科学院入主此地,这里从此有了自己的“大名”——中关村。
之所以称大,乃是日后中关村终成国之重器。
竺可桢等人的考虑是,这里靠近北大、清华和正在建设的“八大院校”,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交通市政等基础设施条件。另外,在这个人才济济的地方,很容易形成一个科学中心,方便吸引人才和学术交流。
所以,重点来了,中关村的形成是和高校以及中科院分不开的。
经过历史的沉淀,这些学校也发生了些许变化,现在分别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科技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和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语言大学创办于年,虽然坐落在学院路,但建于八大学院形成之后,故此,未在八大学院之列。而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学院路虽有它的传闻,却早已不在学院路。
因为有了高校和中科院的加持,从此中关村的发展就离不开“知识、创新、科技、强国”等字眼。可以说中关村里每一栋写字楼都有一段“创业史”,在中关村打拼过的每一个人都是这个时代最具代表的人物。
时间长河流转到改革开放,那时候有一句俗话,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中关村里的两类人成为那个时代典型代表,科技工作者困窘到了极点,但他们胆子大,头脑活,步子快。依托于高校,着手发展起科技创新企业,也就是通过“技术扩散”模式,逐渐成立了“中关村电子一条街”。
“技术扩散”不是马老师讲的哟,而是有着中关村第一人陈春先先生说的,这位中国科学院物理所一室主任、等离子体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大声疾呼:“经济要发展,就要搞技术扩散。应该把科学技术和人才从高密度区域向低密度区域扩散,像把墨水滴入水杯一样,扩散开,把水染蓝!”“要把中关村建成‘中国硅谷’!”
陈春先的呼声,犹如一声春雷,在中国科学院内外激起了层层波澜。
中关村的发展
中国硅谷,现在听起来挺一般的。这也是开发商比较喜欢套用的句式,中国华尔街、中国纽约公园、中国某某某……但是,在当时讲来,真是有着振聋发聩的效果。
没有过多久,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关村的发展建设,国务院先后5次做出重要决定。年5月,国务院批准成立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这就是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前身。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就此成立了。
年6月,国务院批复要求加快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这是中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增强我国创新能力和综合国力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年8月,国务院做出了关于支持做强中关村科技园区的8条决定。
年3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要求把中关村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成为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载体,掀开了中关村发展新的篇章。
年1月26日,国务院又批复同意了《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年)》,进一步明确了中关村示范区今后十年的战略定位和发展思路。年,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把北京中关村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建设,中关村有了以联想、百度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企业;走出了刘强东、张朝阳互联网大佬;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能源环保、新材料、先进制造、航空航天为代表,以研发和服务为主要形态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政策不断加码,规划不段升级,中关村形成了“一区多园”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成为首都跨行政区的高端产业功能区。
中关村的故事到这里并没有讲完,大家都能看出来,中关村已成长为国之重器,但这块土地已承载不了它的未来了。
规划滞后、人口拥挤、写字楼陈旧、配套短缺、绿化不足、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当现实问题一个一个摆在面前时,中关村向哪里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20年前,中关村北扩规划已有雏形。那时规划还叫“海淀新区”,就在海淀北部地区,又称山后地区,包括温泉镇、苏家坨镇、上庄镇和西北旺镇,面积221平方公里,占海淀全区总面积的一半以上。北京市试图使海淀新区跨过小城镇建设这一过程,直接把农村建成田园式、生态型、现代化的新型城市。
在新区的若干特色中,科技和教育依旧是新区建设的两大支柱,而这也正是海淀的优势之所在。
全国36%的院士工作、生活在海淀。北大、清华等68所高等院校和213家科研院所聚集在海淀,腰杆子怎能不硬。
而新区则在当时基本建成的上地信息产业基地北区和中关村软件园的基础上,力争在2005年之前,陆续建成环保科技园、中医药产业园、永丰科技园、温泉科技园。
这又是另外一个故事了,留到再详细道来。
中关村科学城
每一栋大楼都有一段传奇
讲中关村,不得不提到鼎好、海龙、中关村e世界三兄弟。鼎好曾与海龙电子城、中关村e世界构成了北京中关村“黄金三角”,一度汇聚了科贸大厦、太平洋电子数码广场、广安中海电子卖场等大型数码卖场,是中关村“电子一条街”的标志。
年,太平洋数码大厦、硅谷、海龙电子城相继开业,中关村电脑城的知名度开始在全国叫响。到了年,中关村电子市场的规模达到顶点,科贸、鼎好、e世界等大型电子卖场林立,中关村IT卖场的面积达32万平方米,相当于44个足球场。
这里是无数70后、80后电子产品启蒙,互联网初教育之地,他们都对电子一条街满怀深情。
上世纪90年代末,来中关村一定要叫上懂行的朋友,从家或骑自行车、或坐公交,逛上大半天,在电子卖场淘硬件,自己攒机,再淘上几件盘,收获满满的回家。
在这里买东西一定要小心谨慎、因为价格不透明,货品信息不透明。只有在这个行业或处在行业边界的人才知道里面的水有多深。
电子一条街更给了很多风云人物最初的商业启蒙,包括张朝阳、李彦宏、雷军、刘强东、周鸿祎、程维、王兴等。
看了互联网大佬们的饭局,第一个想到的是提升学历
当年,他们的前辈、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研究员陈春先创办了“等离子学会先进技术发展服务部”,就像吹响了集结号,中关村地区各种类型的科技企业在电子一条街上加速聚集。
“电子一条街发展速度快,经济效益好,不占用国家财政拨款,却创造和积累了可观的财富。”《中关村电子一条街调查》报告显示,年,电子一条街上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科技企业已达家,新技术产业的工业产值达2.2亿元,还带动了外地一批中小企业和乡镇企业,技术成果辐射到全国,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这些企业自筹经费、自由组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灵活机制,吸引了众多科研工作者走出“象牙塔”,蹬着三轮车来到中关村大街,与卖白菜的农民相伴,叫卖最前沿的电子商品。
这,曾是早期中关村的一大奇观。
搞导弹的终于可以跟卖茶叶蛋的看齐了。未来,这些风云人物更要把这个世界搅得天翻地覆。
经过了野蛮生长,电子一条街逐渐被互联网大厂代替,革了“中关村的命”更成为这些风云人物的商业模式。从水货、新货到二手货,互联网形成电子商品闭环后,电子一条街的商业之路走到的尽头。
在DIY时代“攒电脑,到海龙”成为海龙口口相传的招牌。年7月,海龙电子城停业,与鼎好、中发一起转型变身创新中心。
太平洋数码电脑城是对外宣称一直是“鼠标+水泥”——IT卖场与网站。鼠标就是现在太平洋电脑网,水泥就是太平洋数码电脑城。网络资讯导购,线下实体销售的模式,在现在看也不过时。年6月,太平洋数码电脑城关闭,北京大学收回产权。
一栋写字楼照亮上市梦
随着中关村电子一条街的雄起,雨后春笋般的写字楼也拔地而起,北京理想国际大厦成为传奇中的传奇。
北四环中关村北京理想国际大厦,和北京大学仅一街之隔。十几年来,这座北京最贵的写字楼见证了无数互联网公司上市的前夜。几乎可以著就一部中国互联网发展史。
互联网圈子的人对理想国际大厦可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第一个来到理想大厦的,就是新浪。
理想国际大厦是整个中关村西区第一个对外出租的商业写字楼,也是第一个甲级写字楼。那时候金融街还不存在,国贸只有两栋写字楼,中关村在政府的重点扶持下才率先建起了一批写字楼。
后来,百度和爱国者也来了。搬家之前,百度在海泰大厦,爱国者在硅谷电脑城,融资成功后,有钱以后在中关村西区转一圈,理想国际大厦是楼群里最独树一帜的。楼很高,通体透明玻璃幕墙,设计十分有现代感。就是它了,漂亮的理想大厦成为了互联网公司的宠儿。
一代新桃换旧符,不变的是这里高昂的办公室租金。若不是财大气粗,相信很少有公司能承担得起。然而就和所有奢侈品一样,看重的不是本身的价值,而是身份的象征。能落在理想国际大厦的公司,无一不是互联网公司的“贵族”。
而现在这些互联网巨头到后厂村建起了自己的企业独栋,互联网江湖虽然没有了理想大厦,但是它的传说一直留在人们心中。
提问为什么是中关村?
中国有很多一条街文化,“服装一条街”、“婚纱一条街”,“摄影器材一条街”,就在北京的西四也曾有电子配件一条街。鼎盛时期,西四就有着近家大小不等的电子市场和电子类店铺。如“西四电子电器配套市场”,里面又包含着上百个摊位,为什么这些商业街最后都走向没落,或者没有发展成为中关村如此之高的级别呢?
无他,就是因为缺少了高科技人才!
因为中关村拥有大量高科技人才,这是中国其它地方无法复制的。这就是拥有高校和中科院的中关村的实力所在。
中关村的未来创者业顶礼膜拜之地
再看现在的中关村,新的增长极在北部扎根已成必然趋势,难道老中关村徒留一个空城?
答案是也不尽然。
根据规划,北起清华大学西门,南至白石新桥,长达7.2公里的中关村大街,将被打造成又一处双创资源聚集的创新示范区。
产业升级已成必然。老中关村凭什么再度崛起?
鼎好转型升级为国际技术转移中心;
海龙转型成为智能硬件创新中心;
中关村E世界转型成为中关村科技金融创新中心;
科贸电子城是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
中关村西区引入了59家创新工场、创业公社、优客工场等创业孵化机构,以及优客工场、蔚来汽车、融等独角兽企业。单打独头的蚂蚁雄兵谢幕中关村,一个全新的时代即将开始。
如果你怀有一个金融梦,那下面这所看起来平平无奇的红色建筑便是你的朝圣目的地。
生生不息,再成宇宙中心
第一代、第二代的中关村创业者在这里扎根,结婚置业,他们的后代成为生于北京、长于北京的新一代。
海淀家长凭借自己的努力和韧性将海淀也推上了全国教育高地。
如果说中国的教育高地是海淀,那海淀的教育高地就在黄庄,黄庄的风眼就是银网大厦。
海淀区知春路号银网大厦内的几十家培训机构,这里连同它身后的海淀黄庄,记录着海淀妈妈最忙的背景。
如果你爱你的孩子,就带他去银网大厦;
如果你恨你的孩子,就带他去银网大厦。
唉,有几个家长会真心恨自己的孩子呢?!在过去十几年,海淀黄庄一直被视作中国教育重要地标之一。不仅因其毗邻知名学府,还因为这里聚集着北京城内为数众多的课外机构。每天放学后、每个休息日,都有大批家长带领孩子上补习班的匆忙身影,从朝阳来者有之,从大兴奔袭着有之,无非是想让自己的孩子离清华、北大近些、再近些。
宇宙中心的诞生离不开海淀的妈妈的努力,更离不开海淀妈妈的付出。
华清嘉园
以五道口最具代表性的华清嘉园为例,37平米的一居室曾明码标价万,一平米超过了14万,约等于北京平均房价的2倍。
为了孩子,父母的付出总是不计回报。沿着自己成长轨迹,成为这个时代的弄潮儿。
中关村不会谢幕,下一个十年、二十年,中关村又将写就另外一个故事。
接下来,将继续“北上”,上地、后厂村、永丰、翠湖.......有关中关村的还会继续讲下去。
你有什么想了解的,欢迎跟马老师聊一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