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美食、黄瓤的“美颜”小西瓜、直接生吃的美味水果胡萝卜、装在透明球盒子中的蘑菇……年4月22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第五届农科开放日暨海淀区“科普之春”活动在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园正式启动。来自各地的参观者和小朋友们,在中国农科院各个研究所的活动现场,享受了一场农业科技的奇幻之旅,有人用试管尝试提取草莓的DNA,也有人在实验室中探寻害虫天敌的秘密,还有人在烘焙实验室中,用最新培育的小麦面粉,亲自做一块面包……中国农业科学院第五届农科开放日活动上,现场发放的科普书籍。新京报记者周怀宗摄余万人走进中国农科院据介绍,此次农科开放日以“科技科普惠农科学素质提升”为主题,分布全国的35个中国农科院院属单位同步举办,在各个单位举行的农业科普市集中,展出了余种特色农产品。中国农科院下属各单位科普介绍。新京报记者周怀宗摄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吴孔明表示,一直以来,中国农科院高度重视科学普及工作,积极发挥农业科研国家队专业优势及农业科研工作者的人力智力优势,依托优质农业科普资源,着力开展高质量农业科普工作。一方面,中国农科院广大科技工作者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科技支撑乡村振兴主战场,在夺夏粮丰收、抗旱保秋粮以及产业专家团等科技下乡支撑粮食生产专项行动中普及农业科学技术,传播农业科学知识,帮助农民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助力粮食实现稳产丰收。另一方面,中国农科院发挥农业科研领头羊的作用,面向社会公众,开展以“农科开放日”为代表的系列科普活动,出版并推广优秀原创科普作品,鼓励科技工作者走进社区、走进校园,开展专业领域相关的农业知识科普讲座,有力促进了农业科技知识的普及,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作出了积极贡献。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吴孔明。中国农科院供图据悉,农科开放日自年设立以来,共吸引超过余万社会公众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参与,带领社会公众走进中国农科院,近距离感受农业科普魅力,为全民科学素质提升做出应有的贡献。菇事知多少,美味的蘑菇是怎样养成的?农耕文明时期,食用菌是一种笼罩着神秘面纱的奇物,而在当下,食用菌早已经登上了美味佳肴的殿堂,并且进入了千家万户的餐桌上。22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打造“蘑菇”世界,以“菇事知多少”为主题,开展“农科开放日”活动。活动现场,志愿者向公众详细介绍食用菌相关知识,为公众呈现了一场“科学盛宴”。通过主题报告《探秘食用菌世界》,带领公众走进奇妙的菌物王国,使公众了解了什么是食用菌,食用菌的栽培历史和现代食用菌的栽培技术和工艺,进一步展现了中国食用菌产业发展成就,增进公众对食用菌相关研究的了解。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举行的科普活动中,展示的各种菌菇产品。中国农科院资划所供图此外,户外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分区活动。“慧眼识菇”活动区,现场讲解和展示了常见食用菌的种类,青少年通过动手实验环节掌握孢子印的制作方法和用处;“安心视菇”活动区,科研人员向公众介绍了国内常见毒蘑菇种类、毒蘑菇的识别、危害,并对食用菌的安全性问题进行解答;“妙法食菇”活动区,则向公众详细的介绍了食用菌营养和保健价值、食用菌嘌呤含量及其安全性、食用菌干品的泡发方法,并介绍了多种食用菌的烹饪方法,同时邀请参观者品尝了由食用菌制作而成的美味零食。探秘入侵物种,了解昆虫的世界我国是世界上遭受外来生物入侵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诸多外来入侵物种屡屡引发全社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