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楼市里,学区房一直就像是一个妖孽一般的存在,附近小区的房子都跌价了,它不跌,市场大环境上涨一千,它已经率先涨了两三千。几年前,有位家长在北京花了万买了套面积为39平方米的“老破小“”地下室。
花费如此天价真的只是买个地下室吗?显然不是,买房子的人只是看中了盖房子所处的学区,买下来就是为了孩子将来能就读好学校。其实像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很多家长为了孩子能读名校,宁愿花光毕生积蓄也要购买高溢价的学区房。
但是最近风向似乎有了变化,有部分城市或地区率先采取了新的招生方案。
例如:北京西城区出了一个新政:“多校划片““摇号入学”入学,6年一学位。具体什么意思呢?
意思就是一片区域内有多个小学组成了一个学区,在这个区域里面的房产不是只针对一个学校了,而是一套房产对点多个学校。孩子最后就读名校还是普通学校,要靠摇号来决定。有人会问:6年一学位什么意思?那就是在6年之内,一套房只能锁定一个学位,不管是自住还是出售。
“多校划片”“摇号入学”对学区房造成的影响。
如果“多校划片”“摇号入学”的方案持续下去,就意味着学区房价格奇高的情况将会得到改观。该方案将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学区房的价格优势,通过此类学区的调整,间接的为学区房降温。同时也改变了教育资源分配的方式,促进教育教学资源更加公平合理配置。其对于促进教育公平和房住不炒等方面都有积极的意义。
上文中花费了万买的学区房,6年内不能重复使用该“学区“,意味着该房产这6年内失去了学区房的“功能“。6年后该房产对应的学区待定,这会使其价值将会大幅度缩水,毕竟不会再有人花天价去购买一套失去上名校价值的“老破小”。
基于这一方面原因,当年天价买来的学区房将会变成鸡肋一般的存在。卖出去则意味着损失惨重,不卖出去又没有太多意义。如果当初是贷款买来的,那将会面临资不抵债的局面,学区房变成妥妥的负资产!
还是以北京为例。目前北京海淀区、丰台等地已经开始实行新的招生方案,随着学区房属性逐渐消散,学区房的保值功能和升值潜力将会大幅下降!
一方面,学区房作为二手房,房龄都比较老,房子设施老化,居住体验感相对较差。
另一方面,学区房不再具备就读名校这一优势,愿意高溢价购买的人将不复存在,此类房产未来可能将更难变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