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中学学生向新西兰中小学校长代表团展示书法作品中关村中学/供图
11月24日,中关村中学与新西兰惠灵顿荣高泰中学的主题线上交流活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中关村中学和荣高泰中学的同学们从“我喜欢的体育运动”出发,展开充分交流。同学们在分享汇报的过程中既增进了对彼此的了解,也加深了对体育的认识。
中关村中学校长苏纾表示:“中新两国一直以来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特别是在文化教育方面的交流更是日益密切,此次双方能够围绕‘我喜欢的体育运动’这个话题展开交流,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引进国际先进教育思想
教育全球化的到来,使国际教育合作、互动逐渐增强,具备世界共性的教育样式在国内普及推广,教育的深度与维度逐渐增加。“十三五”时期,海淀区从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手,在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的同时,还推动国际教育、特殊教育的发展,提供丰富、多元、可选择的教育资源,满足不同人群的教育需求,让受教育者有更多、更好的选择。区教委国际办主任郝萍表示,“要通过引进国际先进教育思想,让教师们在探索、实践、总结、反思、调整完善中切实将培训结果转化到教学中,从而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
当今世界人才竞争激烈的现状以及海淀独特的区位特点,都决定了必须把“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精神融入教育改革发展事业中,广纳世界优秀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同时把海淀教育推向世界舞台的中央。
中西融合满足学生多元化需求
年10月,北部新建国际学校投入使用,这是海淀区正式设立的第一所外籍人员子女学校,高颜值的学校生活环境,高配置的清华附中优质教育资源,高质量的中西融合国际化教育,填补了海淀无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的空白,使海淀教育对外开放更具成效。
“除了一流的硬件设施外,学校还聘请世界名校的校长担任外籍校长,丰富课程体系,完善‘美式+中式’的课程体系,开发‘英式+中式’的课程体系,满足不同学生的多元化成长需求。”清华附中校长王殿军说。
近年来,区教委还主动拓宽国际教育合作领域,逐步扩大交流展示平台。如与英国、加拿大、芬兰、法国、巴西等国家的教育部门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开展务实性教育合作项目;在美国、芬兰、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建立8个海外干部教师培训基地;实施“海淀教育与世界对话”品牌项目,举办20余场国际论坛等。
海淀教育国际影响力逐步增强
在打造一系列品牌活动的同时,越来越多的海淀教师走上国际教育舞台,展示海淀教育的风采。部分中小学校长赴美参加“蓝带优质学校高峰论坛”,“基于科学本质的探究教学”研修班学员两次在全美科学教师学术年会上展示教学案例,多名干部教师赴国外参加国际会议……海淀教育国际影响力逐步增强。
海淀区还将“走出去”与“请进来”培训有机结合,聚焦世界教育热点和难点,启动了“国际教育专家大讲堂”项目,举办校长领导力、芬兰教育变革与创新等多场专题培训。充分利用友好城市资源,帮助近30所学校与国(境)外学校建立友好关系。目前,全区中小学校已与30多个国家(地区)的近所学校建立友好关系,中小学及幼儿园聘用外籍教师近人。
海淀还借助课题研究项目,通过课题研究、系列专题培训等方式进一步提升63所项目学校国际交流合作水平,立足本土化和民族化,开展国际理解教育,通过举办“一带一路”教育互鉴交流、学生外语展示系列活动、“欢动北京”海淀区中外青少年艺术交流等,培养海淀学生的全球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五年来,海淀区持续提升基础教育国际化水平,优化国际学校布局,完善国际教育供给。围绕中关村科学城建设,海淀建成了涵盖幼小中各学段、中外课程融通的涉外教育服务体系,全区高中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国际化特色民办学校质量不断提升。(记者刘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