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清岸绿映海淀醉美生态入画来

区水务局/供图年以来,海淀区水务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民生水务建设为重点,不断提升水务社会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开创了“水清岸绿”建设新篇章。年,“水清岸绿”计划再次提升,出台并发布了《“水清岸绿”行动计划(-)》。随着全区生态补水网络初步建成,海淀新增大寨渠、北旱河等13条常年有水河道,增加水面面积约66公顷,建成慢行滨水走廊和亲水岸线约40公里……水美生态的幸福画卷正逐渐展开。实现9条沟渠全面补水近年来,区水务局以北部地区的南沙河为轴,构建了稻香湖、翠湖、永丰片区循环水网系统,实现了9条沟渠全面补水,特别是柳林河20多年首次全线通水。在海淀南部地区,区水务局以金河、万泉河为轴,恢复玉泉山片区、圆明园片区自然生态的河湖水网,玉泉山周边全部河渠实现循环水网连通,建设玉泉山南支沟林下小溪精品生态景观,玉泉山地区地下水源得到极大涵养,五年来地下水埋深回升约15.24米,全区地下水回升约6.66米。与此同时,海淀区编制并实施“一河一策”,深入推进“清河行动”“清四乱”专项行动,并且持续推进小微水体整治,巩固黑臭水体治理成果,协调解决永定河引水渠连续出现劣Ⅴ(五)类水体问题,并大力推进玉渊潭湖及八一湖水质改善工作。以河长制为统领,我区完成35条河道管理保护范围划定,海淀地表水环境质量稳中有升,年5个国家和市级考核断面水质均达到或优于年度目标,跻居中心城区首位。水资源精细管理综合利用“由自备井供水转变为市政统一供水之后,感觉自家饮用水水质变得更好了,看起来更清亮了。”居住在香山地区安河家园的李阿姨说。近年来,海淀区全力推进自备井置换和老旧小区内部供水管网改造,香山地区首次实现市政自来水接入,安河家园小区全面实现市政供水。累计完成自备井置换处,惠及57个居民小区、18万余人,减少年均约万立方米的地下水开采。区水务局水资源科科长何思介绍,经过管线改造和铺设,香山南路和一棵松路沿线30余家单位、余户居民,共计近人从此喝上市政自来水。同时,区水务局积极统筹调度,推进永丰调蓄水厂建成通水,推动温泉自来水厂启动建设,北部地区市政供水不足现象得到缓解,基本解决北清路沿线高峰期用水难问题。在此过程中,水资源监管力度和再生水利用水平及效率都极大提升。“海绵”理念创新应用一零一中学是海淀区首家综合性海绵校园试点。为了让“海绵”概念进一步走进校园,区水务局通过现场踏勘和分析,确定该校为试点。“我们通过水体、岸坡、道路、集雨等多个领域,综合解决一个校园的雨水收集利用问题。”区水务局海绵及水保科科长宋凤义告诉记者:“在校园湖泊内,学校将构建‘湖体水质循环净化与生态修复技术体系’,以及以沉水植物为主、挺水植物和浮叶植物为辅的水下森林系统,修复湖体生态体系。在湖泊岸坡带,将通过构建‘岸坡景观生态提升与海绵化融合技术体系’,重新规划湖体岸坡景观布局,合理铺设岸坡带雨水径流路径,在人行道路上铺设透水砖,打造阶梯型生态护岸和雨水收集净化渠,实现海绵与景观间的相互融合。”同时,区水务局将海绵城市“渗、滞、蓄、净、用、排”的建设理念运用到城市积滞水点治理中,先后完成了后厂村路、黑山扈路雨水利用工程,安宁庄应急调蓄工程,人大西门排水设施改造工程,并成功经受住了年、年汛期强降雨的考验。“十四五”期间,区水务局将按照“管理精细化、供水保障化、节水行动化、中水推广化”的工作原则,实现水资源利用、供水、节水、再生水、地下水管理新突破。加快推进温泉水厂建设,完善城乡一体化供水保障体系。结合已建成的稻香湖、翠湖循环补水工程,制定常态化补水方案,以“有河有水”为目标,逐步实现南沙河流域常年有水景观。继续开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作,加强重点区域地下水水量水质的动态监测,按照封填、封存、热备、监测等四个方向,研究置换后自备井处置方案。落实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方案、专项规划和“十四五”期间建设计划,完成年我区建成区海绵城市达标面积28%的任务要求。(记者谢春阳)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7958.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