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交通一体化重点项目京唐铁路重要控制性节点──跨潮白新河特大桥节段预制胶拼连续梁顺利合龙。记者张磊摄
随着我市绿色生态屏障的建设,城市景观绿化品质逐步提升,大片湿地环境也得到持续改善。记者赵建伟摄
唐津高速扩建项目海河特大桥首个中跨合龙。该工程计划明年完工通车,届时可实现大型货运车辆与小型客车的分离行驶。记者张磊摄
打造出林网交织、路网贯通的生态体系,为京津冀再造一叶“城市绿肺”。记者赵建伟摄
全国投资强度最大的数据中心──中国电信京津冀大数据基地项目正在施工。记者张磊摄
据市统计局统计,春节假期,全市接待外地来津游客.26万人次。记者钱进摄
天津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完成中期目标
交上时代答卷
七年,在历史长河不过一瞬;刚刚过去的七年,注定在历史年轮中深深刻印。
一项伟大的使命,走过多个日夜。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深入推进,成绩斐然。
七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高瞻远瞩的战略智慧,科学布局、周密设计,有力指导、系统推进,从全局高度和长远考虑,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指明了思路方向。天津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面对各种风险挑战,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深入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勇担使命、主动作为,圆满完成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期目标,交上一份优异的新时代答卷。
(一)
隔着七年时光,还是那片土地,依旧繁忙景象。
早春二月,暖阳普照,“津城”“滨城”双城间绿色生态屏障芦芽新发、草长莺飞,开始迎接候鸟光临。
若是把视野拉到高空俯瞰,平方公里的绿色生态屏障雏形已现。这条由林地、湿地和海岸线串联起的超大“绿带”已经实现与北京、河北连接,成为京津冀东部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
在城市另一隅,2月2日上午,随着最后一片50米长的T型梁平稳落位,津石高速天津东段十标段主线顺利贯通。津石高速通车后,从石家庄到天津,不再绕行京港澳高速或者石黄高速,减少通行里程80余公里,减少通行时间近70分钟。
“津城”“滨城”之间,国家会展中心(天津)建设也在全速推进。今年6月,一期展馆区将投入使用。全面建成后,这里将成为北方规模最大的国际一流会展综合体,为会展业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带来重要新机遇。
……
七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入实施,带动天津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天津自觉将推进协同发展作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出路,融入大战略、服务大战略。总书记的深邃思考和战略擘画在津沽大地化为生动实践,三地企业和居民,越来越强烈感受到协同发展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满足感。
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天津坚持项目化、清单化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走深走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和视察天津重要指示精神,细化分解的项任务得到有效落实,压茬推进‘一基地三区’支撑体系项目落地,天津交通、产业、能源、环保、公共服务等一批重大项目列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年重大工程项目并加快推进实施,形成了梯次继起、扎实推进的项目建设良好态势,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和坚实保障。”
(二)
春节前夕,中创时代网在滨海新区经开区创建的数字订单灵活用工平台正式上线。中创时代网作为由众创空间起步的民营企业,驶上了数字经济、共享经济的新车道。
“年,我们在滨海新区打造了科技部首批国家级众创空间。目前,已在国内外建立起个中创时代数字经济产业园基地和大数据应用中心,为全国多个地方政府建立大数据分析平台、信息发布对接中心,提供代理招商等系列智能服务。”在京津两地间打拼已经10余年的中创时代网创始人吕鹏辉,从天津起步,在京津冀加速,短短七年,已经把业务拓展至全国,企业规模壮大了数十倍。
“总书记指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根本要靠创新驱动。多年来,我们时时记着这话,朝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拼命加速发展。”吕鹏辉说,“新的数字订单平台上线不足月余,已经注册了多家平台企业、3万家中小微企业和多万名个体经营者,覆盖全国20多个省区市。我们将通过打造智能产业孵化器,助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实现创新创业共享,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七年来,在协同发展中,天津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步伐不断加快,创新驱动成果丰硕。信创产业形成全产业体系,聚集形成、紫光云、麒麟软件、TCL北方总部等“新四大”总部。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组分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应用数学中心等创新平台落户天津,全市国家重点实验室达14家,成功突破高端CPU芯片、自主可控操作系统等核心关键技术。血必净注射液、宣肺败毒方“一药一方”等创新成果,在全国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
牛年大年初一,凌晨5时30分,从河北省石家庄高邑县冀中南智能港发出的50个满载着光伏产品的集装箱海铁联运班列顺利进入天津新港北集装箱中心站,标志着天津港集团在石家庄海铁联运通道班列化运行取得突破,也为年初受局部疫情影响的河北冀中地区复工复产提供了有力支持。
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港视察时强调,要志在万里,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绿色港口,更好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共建“一带一路”。两年来,天津港集团牢记嘱托、开足马力,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绿色智慧枢纽港口。天津港全力打造“公转铁+散改集”双示范港口,年全年铁矿石铁路运输占比超过60%,“散改集”完成万标准箱,同比增长80%。全球首次实现25台无人驾驶电动集卡实船作业,成为全球首个获批建设的港口自动驾驶示范区;全球首创传统集装箱码头全流程自动化升级改造项目实现全面运营。深拓“一带一路”航运网络,开辟9条集装箱班轮新航线,实现外贸集装箱船舶整船换装“零突破”。作为京津冀海上门户,天津港克服疫情影响,逆势而上,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万标准箱,同比增长6.1%,增幅居世界十大港口之首。
回首过往,京津冀协同发展在探索拼搏中成就非凡,这场深刻的历史性变革已在渤海之滨激荡成势。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周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之年,中华民族踏上了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发展阶段。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入到滚石上山、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需要“一张蓝图干到底”的耐心和定力。
就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七周年到来前夕,又一项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在津落地。
2月25日,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投资基金在滨海高新区正式注册设立,总规模亿元,首期规模亿元,由京津冀三地财政共同出资,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杠杆放大作用,积极吸引社会出资人参与出资。基金将完善京津冀三地共建共享、协作配套、统筹互助机制,构建资本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模式。
面向未来,作为“十四五”时期的重中之重、首项任务,天津将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自觉的行动、更加有力的举措,肩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担当,全力以赴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基本实现“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在新阶段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展现更大作为。
交通一体
铺就三地协同“高速路”
最近,顺丰速运(天津)有限公司货运司机姚磊心情特别好,因为负责天津与石家庄、衡水等地快件运输的他有了一条路程更短、路况更好的新通道──津石高速。用他的话说,走津石不绕行不压车,这些日子跑下来,比以往走荣乌或石黄单程至少能省40分钟到1个小时,我们的快递肯定能送得更快。
常年往返于天津和石家庄之间跑钢材运输的邢海良也告诉记者,“跑津石,单程高速费能省多元,油费也能省多元,要是安排得好,一天还能打来回,效率提上去,成本降下来,今年生意错不了!”
姚磊和邢海良的底气得益于去年年底津石高速天津西段与河北省段的开通运营。两地高速“裁弯取直”带来了通行时间减少五分之一、通行费用减少五分之一、运力提升三分之一的红利,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进程中又一座亮眼的里程碑。
立足推进人流、物流、信息流等要素快速流动,七年来,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三个率先突破领域之一,交通一体化已将三地紧密串联,成为活跃整个区域经济的脉动。
公路通了,到哪儿都成了“一脚油”的事。津石高速天津西段、邦喜公路、滨玉公路……随着一条条道路被打通,目前天津与京冀高速公路接口达16个、与京冀普通国省道接口达31个,基本形成区域互联互通高速网,基本实现与京冀普通国省道同标准对接。
铁路通了,“轨道上的京津冀”正沿着铁轨逐渐铺就。津保铁路将京津冀铁路网从以北京为圆心的半圆变成了京津保“铁三角”的互通直连;天津与北京的同城生活也在京津城际公交化的惠民服务下越过越红火。随着京滨、京唐、津兴铁路加速建设,4条高铁通北京格局正加快形成,京津雄0.5小时交通圈、京津冀主要城市1—2小时交通圈初步实现。
航线、航路通了,区域港口群、机场群蓄势待发。随着天津港进一步加快世界一流智慧绿色港口建设,津冀港口也从竞争走向竞合。天津港集团去年全年环渤海集装箱运量突破万标准箱,同比增长67%。天津机场也瞄定区域航空枢纽和中国国际航空物流中心的目标,去累计完成旅客吞吐量.5万人次,三期改扩建工程正与京滨铁路机场站一体化设计。
站在“十四五”的开局之年,随着一大批重点项目全速推进,对于京津冀交通一体化,三地居民还可以有更多期待。
家住北京海淀区的冉莉是零氪天津数据运营负责人。在她看来,“轨道上的京津冀”为企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基础,也成就了她的双城生活。“我们都盼着京滨、京唐早日通车,三地联系更紧密!”
姚磊和同事们则更期待津石高速天津东段尽快开通:“那时,津石高速就能一直通到滨海新区并连通到东北等地,我们的快件将会送得更快!”
目前,在建京滨、京唐铁路已打通所有施工断点,进行架梁施工,具备条件的已开始无砟轨道施工,为实现年建成通车开足马力;津兴铁路正全面推进桥梁路基建设,计划5月全线启动箱梁架设;津静线市域(郊)铁路首开段也已开工建设。
围绕京津冀交通一体化,今年我市还将大力推动津石高速天津东段、塘承高速滨海新区段建设,力争年底主体完工;推进津岐公路、津汉公路、工农大道等项目建设;力争建成北疆港区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京津通勤便利12项措施也力争年内全部落地。
“‘十四五’期间,我市将继续深入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持续打造京津雄0.5小时城际通勤圈、京津冀主要城市1小时高铁交通圈,以交通先行实现的互联畅通,铺就协同发展‘高速路’。”市交通运输委党委书记、主任王魁臣表示。
协同减排
共享同一片蓝天净土
“你看屏幕左上角,这有一股来自西北方向的冷空气。”日前,记者跟随空气质量预报员肖致美走进天津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她一边从电脑上查看东亚地区气象云图,一边向记者讲解做空气质量研判时需要考虑到的环境因素。
记者看到,她用电脑查看我市实时空气质量状况,分析污染水平以及首要污染物,在初步预判了当日的空气质量发展趋势后,继续与市气象部门会商,研判未来72小时环境空气质量,并在全国环境空气质量平台上发出了我市预报信息。
“当预测可能出现连续的重污染天气过程时,我市将与北京市、河北省开展区域会商,及时就京津冀区域重污染天气预报预警、空气质量变化趋势等进行研判,共享预报预警信息,推进区域重污染天气预警预报、会商及应急响应联动,采取应急减排措施,为协同降低区域性重污染天气污染峰值、保护公众健康,发挥积极作用。”天津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主任邓小文说。
近年来,京津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发展,在统筹安排、系统谋划推动,联防联治、区域协同减排,同频共振、联合监测应急,联合制定、统筹法规标准,统一执法、保持强大震慑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联防联控机制走在了全国前列。天津市积极与京冀生态环境系统交流互动、形成合力,跨界污染应对能力有了明显提升,区域生态环境逐年改善。年,天津市环境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48微克/立方米,较年下降31.4%;达标天数比例66.9%,较年增加6.6个百分点,均为近年来最好水平。
过去一年,京津冀区域协同减排,紧盯大气污染防治重点领域,推进结构调整,深化治污减排。其中,我市集中力量破解“园区围城”“钢铁围城”,累计完成个园区治理任务,园区治理任务基本完成,3家钢铁企业完成整体退出;率先完成北方地区居民清洁取暖;建成华电国际、南港港铁物流、忠旺铝业铁路专用线,钢铁、焦化、水泥行业大宗物料铁路运输比例大幅提升。
过去一年,京津冀在生态环境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上,逐步体现协同要求。在法律要求上,三地统一协调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防治条例立法安排,协同起草、同步审议、各自在人大会议上通过并同时施行,率先在省级层面为全国区域协同立法提供了范本,完善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法规制度体系。在标准制定上,联合发布实施了针对建筑类涂装的首个区域统一强制性环保标准;结合京、冀地区标准限值制修订我市锅炉、挥发性有机物等5项大气污染排放地方标准。
统一执法,保持强大震慑。近几年,每年都会召开京津冀三地的执法联系协调会,明确执法的重点方面,协同性越来越强,信息也越来越通畅。在解决一些跨界污染的执法问题上,迈出了很大的步伐,共同打击区域内环境违法行为,形成了有部署、有行动、有标准、相互支持、共同配合的环境监察执法局面。去年,京津冀三地生态环境执法部门统筹做好疫情防控与联合执法工作,共同排查、处置跨区域、流域的环境污染问题和环境违法案件,加大对三地交界处和“飞地”的执法检查力度,打击区域环境违法行为。京津冀生态环境联合执法实现了联动层级下沉,打破“层级壁垒”,使执法联动机制进一步拓展、完善和深化,去年,针对重污染天气预警,跨流域、跨区域企业,三地组织执法联动28次,切实解决了一批交界处环境违法问题,清理了一批违规项目,推动了区域环境质量的不断提升。
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扭住产业协同“牛鼻子”
地缘相近,人员相亲,产业互补性强。
过去的一年,京津冀三地各产业更加紧密的相互“拥抱”,激发企业的“生长”活力,一体化的“枝桠”不断延伸。
过去的一年,全市重点承接平台评价考核体系和动态调整机制,倒逼承接平台承载能力提升,一座座产业合作园区结出协同发展的“累累硕果”。
统计数据显示,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累计注册企业家,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3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60家。园区拥有5家市级众创空间,市级以上双创载体达6家,离岸人才基地落地海外项目26个,吸引各类人才1余人。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累计注册企业家,新松机器人核心部件研发生产基地等项目竣工。
在与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一河之隔的北塘街宁车沽绿郡农业种植养殖基地,科芯(天津)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当地共同建立了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大棚里的西红柿、黄瓜等蔬菜瓜果长势喜人。
“智慧大棚里主要展示的是AIPA(智慧决策型精准农业)技术体系,即人工智能的精准农业。西红柿所需的温、光、水、气、肥都通过旁边的传感器来检测,反向指导设备浇水施肥,形成生态闭环。”科芯(天津)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胡建龙告诉记者,“企业从北京搬到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以来,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紧密结合,依托天津的产业基础和完备的产业链上下游优势,筹建了自主创新技术研究院,不断加大科研投入,夯实自主创新的技术基础,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
去年,我市出台《天津市支持重点平台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政策措施》,率先在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和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试行,带动北京蓝星清洗有限公司等项目落户天津。
今年的元旦假期,北京蓝星清洗有限公司天津氿益分公司副总经理王夏斌和团队里多位同事一起,在天津迎来了新年,眼看着在这里新建的自动化厂房和办公基地即将投用,王夏斌觉得自己干劲儿十足。据王夏斌介绍,此次公司把研发板块从北京整体搬迁到天津,主要进行车用化学品、工业化学品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以及航空清洗材料领域的研发及制造。同时,蓝星在落地后迅速和天津的一些高校、科研机构、企业进行沟通合作,积极融入到自主创新之中,培养创新人才,攻克企业痛点,共同推动自主创新能力提升。
同科芯和蓝星一样,中国四达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和全资子公司天津四达人效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去年在天津港保税区注册成立,并开启业务推广。中国四达天津分公司将为外国企业驻天津代表处、外商投资企业和其他各类企业提供完善的人事和劳动事务代理服务,天津四达将结合北京总部资源,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咨询、会展经济和企业员工技能培训等一站式服务,助力更多国内外优质项目落户天津。
去年全年,我市共引进北京企业投资项目个,资金到位额.27亿元,占全市国内招商引资到位额的43.14%,与国家电网、华能集团等央企签署新一轮战略合作协议,亚投行数据综合业务基地、麒麟软件总部、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京津冀大数据基地等项目纷纷来津落户。
如今,京津冀立足各自比较优势、区域优势互补,从广度和深度上加快融合,三地产业协同创新的新乐章正在奏响。
共建共享
公共服务获得感十足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同一朵花上的花瓣,瓣瓣不同,却瓣瓣同心。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三地以“一盘棋”思想,从教育、医疗、旅游等多个领域,积极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使三地百姓体会到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2月21日,一个特殊的“云课堂”在雄安新区和津城两地架起。云的这一端是天津市第一中学高中化学老师李斌,云的另一端是河北省雄县中学的学生们。下周,李斌和该校体育老师孙凤山即将前往雄县中学交流任教。
年1月,天津一中与雄县中学正式签署对口援助协议,成立天津一中雄安校区。随后,两校频繁互动,各项支持工作有序开展。除了派出骨干教师团队前往雄县中学任教、疫情防控期间开设线上教学等,天津一中还将该校的卓越课程体系、教学管理系统、学生多元评价系统等优质教育资源开放,与雄县中学师生共享。
在我市与河北两地基础教育合作迈上新台阶的同时,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支持工作也在持续推进中。几年来,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为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提供教学指导、师资培训、专业建设和校企合作等多方面支持;天津师范大学建立承德教师培训基地,为该地先后进行了特岗教师、中小学校长、中学骨干教师培训等,并向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围场教师培训基地捐赠了近40万元的远程录播设备,建成录播室。
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京津冀三地围绕疫情开展联合风险评估与工作会商,天津市卫生健康委牵头在三地卫生应急部门间建立了日沟通制度,疫情防控期间始终保持一日至少一次的沟通频次。疫情防控常态化以后,三地间遇有重要问题及时联系,通报互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