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海淀海淀镇乡情村史馆暨党史学习教育基

海淀镇乡情村史馆暨党史学习教育基地开

“姑娘,帮我拍张照片吧!”拍照的这位老人,正是北京市海淀区海淀镇六郎庄“老村民”、著名国画大师田世光的家人田添,此次受邀参加展馆揭牌仪式。站在老一辈的照片旁,田添脱下帽子,站正姿势,满眼都是回忆。

3月29日下午,海淀镇乡情村史馆暨海淀镇党史学习教育基地揭牌,通过文字、图片、实物、多媒体等方式,记录海淀镇的历史变迁、风土人情,动人故事,为建设和谐宜居海淀镇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

发掘地区特色寻找乡村记忆

与田添同时受邀的,还有老党员尹俊荣的女儿尹书英、原军事博物馆副研究馆员黄敏、《海淀镇之窗》特邀摄影师张泉等。这些海淀镇的老朋友在乡情村史馆建设筹备中都给予了大力支持。

海淀镇乡情村史馆位于玉泉山路99号,建筑面积余平方米。“海淀镇党委政府自年起谋划建设乡情村史馆,年正式筹建。在建设中,我们从‘为谁建’‘怎么建’‘谁来看’‘怎么看’四个问题出发,着力增强展馆整体的互动性、贴近性、亲切感。在筹建中,多方搜集资料,充分发掘地区历史文化特色,寻找当地村民的乡村记忆,并从布展整体风格、展示内容及文化科技融合角度整体规划。”海淀镇党委委员、组织部部长梁丽容介绍。

海淀镇位于海淀区中部,地处“三山五园”历史文化景区的核心地带,镇域内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北京城市建设的步伐,乘着中关村建设的浪潮,海淀镇在城市化进程中踏步前进。从以“京西稻”“北京鸭”为代表的农业声名远扬,到乡村企业的鼎盛兴旺,再到城市化进程中破茧成蝶,海淀镇始终和时代的发展同频共振。乡情村史馆的建设,旨在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战略,打造地区群众留住乡愁、铭记历史、传承文明的精神家园。

穿越历史长河展示历史变迁

记者看到,展馆内容主要由“造化神秀古韵悠然”“烽火洗礼伟大征程”“改革春风现代城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四部分组成。一幅幅图片、一幕幕视频,以时间为脉络,带参观者穿越历史长河,追忆乡愁的同时,汇聚起对未来发展的强大信心。

海淀镇为什么叫海淀镇?海淀镇历史的地形图什么样?一进展厅大门,老地图、新技术便将海淀镇的历史变迁展示出来,多通道投影《海淀变迁三山五园》更是以3D建模的形式全景式展现了“三山五园”的绮丽风景。在海淀镇烽火洗礼的岁月故事中,主角是那些为革命牺牲的先烈们,从“五四”运动到北平和平解放,一幅幅照片与文字,述说着发生在海淀镇辖区的真实革命事件和人物故事。再往里走,熟悉的场景扑面而来,河边嬉戏玩水的孩童、养鸭的姑娘、京西稻收割……老海淀镇人说不定还可以找到自己多年前的身影,黑白电视、缝纫机、煤炉子……八十年代家具场景复原更是让人记起那个年代的生活画面。继续向前就进入了改革开放时代,海淀镇步入城市化的进程,集体经济改革,树村后营、六郎庄、肖家河、党校西、一亩园、树村、功德寺、东西水磨地区等村旧貌新颜,经济社会发展欣欣向荣。

第四部分最振奋人心。党的十八大以来,海淀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建统领各项工作的作用,推动地区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在这部分,海淀镇有创新、有突破,展现了海淀镇党建工作的新时代新面貌。

在参观中,尹书英、田添还分别与展馆中展出的自己家人相关部分合影留念。尹书英表示,乡情村史馆是不忘初心、不忘先烈的具体体现;田添认为,乡情村史馆既留得住乡愁,又与时俱进。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海淀镇乡情村史馆将作为开展中国共产党党史学习教育的基地,策划开展好主题活动,普及党史知识,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人心,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宜居宜业城区和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动力。

展馆作为地区的公益性文化设施将长期免费对外开放。团体参观可提前预约讲解员现场讲解。

作者:高玉超

编辑:郎静陈乃禾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5125.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