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7月23日电题:做好“加减法”,用好“辩证法”——北京以“减量”促高质量发展
新华社记者梁相斌、孔祥鑫
拆除违法建设3700多万平方米;完成470多家一般制造业企业调整退出;26.1%的市域面积纳入生态红线范围……北京以“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为抓手,坚定有序推进“减量”发展。高水平建设“三城一区”主平台;全力打造中关村大街“创新主轴”……以创新发展为引领,北京正加快实现新旧动能转换。2018年上半年,北京做好“加减法”、用好“辩证法”,首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起步良好。
“疏解非首都功能不会‘换频道’”
今年6月,昌平区崔村镇六合成观光园擅自在农业大棚内违法建设居住屋舍,并包装成“私家农庄”“田园庭院”对外租售被曝光,从而引发了北京市对“大棚房”的拉网式排查。
短短几天内,除保留符合标准的79栋日光温室,该项目违法违规日光温室及其他违章建筑已经全部拆除,拆除违法占地的日光温室及其他违章建筑总面积约2.5万平方米。
对于“大棚房”的排查清理整治,成为北京市上半年持续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的一个缩影。
“疏解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牛鼻子’,也是北京工作的‘牛鼻子’。”北京市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疏解非首都功能要一抓到底,不会‘换频道’‘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要坚定有序推进。”
数据显示,上半年,北京共疏解提升区域性专业市场和物流中心127个,调整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473家;已腾退土地面积1355.2公顷。
疏解整治做减法,民生短板做加法。北京出台“留白增绿”指导意见,腾退土地实现增绿824.2公顷;加大便民商业网点补建力度,新建和规范提升基本便民商业网点742个。
“我们正加强拆违与增绿工作有效衔接,让群众在疏解中有更多获得感。”北京市发展改革委综合处处长林恩全说。
“减量发展是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契机”
走进位于北京亦庄的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厂区,一台台机器人忙碌地挥舞“手臂”,在这里,每45秒钟就有一台整车驶下装配线。而在距离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厂区不远处,连续5年蝉联全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第一的北汽新能源,正在此牵头打造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
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汽车及交通设备产业已成为四大主导产业中发展最快、增速最高的产业,年均增长速度保持30%以上。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良好发展势头也展示出北京追求高质量发展的新作为。
“我们要把握疏解带来的减量发展特征。”北京市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这作为发展方式的深刻变革,作为城市转型的倒逼机制,恰恰是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契机。
北京市统计局日前公布了上半年北京市经济运行情况:GDP同比增长6.8%,增速比一季度提高0.1个百分点,走势平稳。北京市统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庞江倩表示,在经济运行稳定的同时,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成效。据统计,上半年,北京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1%,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5.1%。高端产业对全市经济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北京减量发展中蕴含的“辩证法”不言而喻。在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看来,“减量”和“发展”是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体。只有通过适度恰当的“减量”,才可以为后续的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和包容性发展,提供坚实的要素资源空间保障,才能在既有的人口、土地和环境等硬约束下实现更大产出比,更有效益、更可持续的增长。
优化营商环境,释放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2018年3月16日,北京百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北京工商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平台在海淀区注册成立。从在网上提交名称自主预查申请,到手机上收到登记通过提示并即时生成电子营业执照,法定代表人冯是聪博士创业办证之旅全程只用了一天。“没想到现在办企业已经这么方便了,我们创业真是赶上了好时代!”冯是聪说。
冯是聪感慨的“好时代”正是北京持续推动营商环境改革呈现的新气象。服务企业、优化营商环境,也为北京经济社会发展释放新的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针对企业在设立、建设、运营、发展等方面遇到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北京市聚焦办理施工许可、开办企业、获得电力、跨境贸易、获得信贷、登记财产等重点环节,精准制定出台“9+N”系列政策措施。
北京市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营商环境是否优化,最终以企业和社会的感受为评判标准。“服务企业不仅要盯住重点企业、领军企业,还要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