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代周报
北京西城严格执行“多校划片”带来的焦虑情绪,已经蔓延到了同为教育高地的海淀。
日前,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海淀区某小学的在职老师预判,该区升学人数逐年递增,学位看紧,“多校划片”将会成为必然趋势。
事实上,疫情之后,部分海外留学生转入国内就读,已导致北京整体入学人数上浮。此外,“二胎”政策后北京新生儿比率也在逐年上升。这两类家庭集中入市,正极大考验北京市内各个学校的学位容纳率。
眼下,随着房屋的学区属性被看衰,有人趁势抛售,有人则开始持币观望。国际关系学院公共管理系教授储殷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学区房的市场价值有很大政策风险,房价缩水是大概率事件。
一周内两次降价
“我这是第二次麻烦小周了,又要改价格。”日前,家住北京市科源小区的宋大姐来到海淀区某房屋中介,想要重新再调整一下她的房源挂牌价格。
科源小区始建于年,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老破小”小区。由于地靠北京中关村二小,近年来,这个小区的平均价格一直在高达14万元/平方米左右徘徊。
每年5月,是海淀区生源信息采集期,登记入学的孩子需要在这段时间内进行报名统计,因此,每年的3、4月份也就变成了海淀学区房的“小春天”。
海淀区中关村片区的房屋中介告诉记者,今年4月,科源小区最高的一套房屋成交均价达到了17万元/平方米。
宋大姐想要把她手里的科源小区60平米小房子降价处理,挂牌价已经在一周内连降两次,由万元降到了万元。宋大姐称,最开始从万调整到万,但无人问津,只能再次下降到万。在她看来,从政策形势来看,学区房管控只会越来越严,不如趁现在“止损”。
除了房价在下调,挂牌量也在增长。房屋中介小周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进入7月,他已经接待了多位登记卖房的业主,仅科源小区的房源就从8套增加到了17套。有位业主前一天刚挂牌,第二天就下调房屋价格。
日前,海淀区学院路片区的房屋中介坦言,“学区房的价值波动多源于政策面的波动,属于高风险投资。一旦政策转变风向,砸在手里的可能不止三五百万。”
事实上,近三年内,海淀区已相继出台了对户籍和房产的双向管控措施。
年4月,海淀区发布年度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政策,其中明确提出,从年1月1日起,在海淀区新登记并取得房屋不动产权证书的住房,将不再对应一所学校,实施多校划片。
今年4月,北京海淀区发布的《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自年1月1日后,户籍从外省市或本市其他区迁入海淀区的适龄儿童申请入小学时,不再对应登记入学划片学校,在区内协调解决。自年起,所有用于九年一贯制学校登记入学的住房,九年内只提供一个入学学位(符合国家生育政策的除外)。”
政策重拳下的犹豫
买房人陷入了观望。刘晓燕就是其中一个,她本想在今年购置一套学区房,让孩子两年后上学用。
“年初看学区房,根本容不得我们考虑性价比,上午看中的房子有可能下午就没了。我们资金有限,只能等生源采集期过了再来看看,”西城教改后的一系列变化改变了刘晓燕的想法,她说,“海淀可能也会改,如果价格合适我们就买,如果不合适,就再等等吧,不能踩坑。”
海淀区上地片区的多名房产经纪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西城区教改之后,来海淀看房的家长数量明显减少。
这也导致海淀区部分热门片区的价格出现松动。据海淀永定路片区多名中介统计,7月,永定路片区的房屋均价已从11万元/平方米左右下降至10.4万元/平方米左右。
时代周报记者走访发现,也有不少家长仍抱有侥幸心理。家长周知(化名)表示,西城区之所以能严格执行多校划片,是因为地理原因。西城区整体面积小且集中,但海淀区面积较大且校区分散,如果施行“多校划片”,极容易出现孩子居住地与就读地相距太远的问题。他认为,目前距离海淀区的“多校划片”仍有一定时间。
但对于此,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认为,基于东西城区教改的实施现状,海淀区大概率也会延续。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张大伟表示,近年来,入学人数出现“井喷”现象,市场对教育资源的调节明显存在“削峰填谷”的效应,即削弱热门学区的吸引力,平衡教育资源一般的学区。目前确有购房者对教育热门区域望而兴叹,转而进入教育资源一般的区域的情况出现。
诸葛找房分析称,本轮对学区房的调控传递了针对性调控、定向调控的信号,市场对学区房采用多校划片的形式来降温,将教育的外在资源尽可能的均衡化、公平化,一定程度上会起到降温的效果。但是,要真正的实现学区房降温,促使学区房回归自身教育属性,归根结底还是要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化、提供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