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服务教育教学进行到第九周,余个微视频的“海淀·空中课堂”资源,是怎么研制出来的?
疫情防控居家学习阶段,根据中央、市、区工作要求,结合海淀实际,海淀进校主动思考、顶层设计、科学规划、团队协作、全力以赴,研发了面向学生的学习资源,为区域教师“量身打造”网络研修课程,精准施策开展教学管理指导,高质量服务学生的居家学习,保障了疫情防控期间区域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升,为海淀教育的抗“疫”战发挥了高水平的专业支撑作用!在这些工作成绩的背后,是海淀进修人扎扎实实、点点滴滴的心血与智慧的付出。本期报道,继续走近战“疫”中的海淀进修人,感受他们的奉献精神与专业智慧,听听那些质朴的细节与感动!
林秀艳副校长
努力工作的价值,就是对学校、对教师、对学生有用
疫情突发,原有的计划搁浅,2月2日,战“疫“工作就紧锣密鼓地开始了。林秀艳副校长带领集团办公室、课程中心、教科室和创新教育研究中心,日夜奋战15天,无数次线上研讨,无数次精心打磨,研发出“防‘疫’有道——基于社会性议题的项目式学习”集团共享课程。2月17日,初高中7个项目式学习微课程正式上线,6所成员校积极响应,学生学习成果不断涌现。目前,全国20多个地区、多所学校使用,对全面抗“疫”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疫情期间居家学习,如何更好地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如何更好地开展线上的教学与教研,成为摆在教师和教研员面前的最大挑战。为回应当前疫情对线上教学工作的迫切需要,林秀艳副校长带领教科室启动集团紧急攻关项目“中小学线上教学的设计与实施”,3轮评审,15项课题立项,组织多次线上听评课和研讨会,实验先行,攻坚克难。
学生延期开学,林秀艳副校长延续的是日夜兼程的努力。她说:“在教育的世界里,没有比教师的成长和学生的实际获得更重要、更幸福的事了!”
中学历史教研员张威
服务好学生、教师与学校,是我们不变的初心
针对初三历史第一轮复习阶段毕业年级学生的特殊需求,张威老师带领初三历史团队确立了空中课堂的基本定位——既重视理清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构建学科知识体系,也要精选材料、设置新情境,提升学生迁移运用知识的能力,精心研制的课程资源受到了老师和学生的欢迎。
面对资源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各校课时不同、学生程度各异、空中课堂的综合性较强、学生需要进一步打牢基础等,张威老师带领老师们积极探索线上教学的有效做法,如在资源使用中灵活、恰当使用暂停,增添师生互动,达成知识的落实;每周一节课检测反馈,从测试结果分析学生情况,做到教学有的放矢;将空中课堂与直播答疑结合起来,讲练结合。
张老师说:“我们将抓住这次空中课堂大规模运用的时机,积极探索线上线下教学的融合,确保资源研发和教学指导的专业性和引领作用。无论情况如何变化,服务好学生、教师与学校,是我们不变的初心!”
中学生物教研员柳忠烈
奋进,再次定义海淀教研人的使命
一天十几个小时的工作,数小时的网络电话,几百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