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下午,海淀区医保局医保中心副主任杨珍君带队前往学院路街道便民服务中心调研。
调研过程中,学院路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主任吴刚对一站式服务大厅“一窗式”办理情况进行了介绍,详细讲解了便民服务中心在窗口设置、办理事项、办理流程以及人员配备等方面的情况,重点介绍了24小时便民服务自助终端、电子办事指南等设施的配置及运行情况。座谈会上,双方就加强党建引领、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大政策宣传、加强下沉业务指导等工作进行了交流。
杨珍君指出,学院路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的工作有三大亮点:
01
一是党建引领,小窗口大担当。学院路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把为民服务放在首位,积极探索为民办实事的路径。自推行“放管服”改革以来,坚决落实“一门进一门出,一站式服务,一窗式办理”,让百姓少跑路,让数据多跑路。持续改善大厅营商环境,受理审批无缝衔接,提升为民服务速度;设立母婴室等特殊服务区域,提升为民服务温度,把惠民利民源源不断地落实到行动上。
02
二是守正创新,小举措大民生。学院路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深入挖掘为民服务举措,自主设计电子宣传屏,将业务办理的材料、流程、时限等相关事宜公布在上面;同时,提供纸质版宣传材料,满足群众多元化需求。为了解决老百姓“上班没空儿办,下班没地儿办”的问题,学院路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在大厅外入口通道处设立两台自助服务终端,实现百姓常办业务全年24小时自助办理。为可追溯性预留操作空间,学院路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实现业务档案扫描留存与纸质留存双保险,进一步提升为民服务纬度。
03
三是科技赋能,小机器大服务。学院路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在提升服务效能上下功夫,不断提升科技赋能水平,大厅智能机器人提供自助语音咨询,支持模糊查询,为查不到政策、看不清材料、不会使用自助服务终端的老年群体撬开新的服务切口,“小机器”牢牢抓住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
学院路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多措并举,织密织牢为民服务网,彰显了海淀基层经办服务的深度、广度、温度与纬度,展现科技大区的实力与担当。
下一步,区医保局与便民服务中心将建立党建渠道,联手推进为民服务,解决老百姓的“急难愁盼”;建立培训通道,提升基层医保经办服务能力,用情、用智、用力服务百姓;建立互动跑道,实时沟通交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