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提出,实施新周期名师名校长领航计划,培养造就一批引领教育改革发展、辐射带动区域教师素质能力提升的教育家。作为学校领航人,校长的专业化发展对学校整体变革和发展至关重要。近些年来,名校长工作室作为一种受欢迎的校长培养模式,已成为提升校长专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但其发展呈现出模仿性制度同构的特点,且在基于专业化发展的规范性制度同构方面仍有待提高。由此,发挥好名校长的“头雁效应”,将有利于打破同质化发展的困境,进而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一是突出名校长战略引领,达成各方一致的目标设定。依据意愿、思维方式、风格、背景、研究兴趣和物理距离等,对导师校长和学员校长进行精准分组匹配,实行双向选择,更有利于双方的沟通合作。在组织设置方面,可依据实际需要,采用单个导师或导师团的形式,与学员校长和工作人员一起组成学习和资源共同体。区域层面要加强顶层设计,对区域内中长期校长人力资源发展做好战略谋划。同时,注重发挥好名校长的专业引领作用,统筹和编制好愿景规划,达成区域、校长主持、学员三方一致的目标设定,以任务或项目为驱动有序推进落实。
二是依托名校长教育实践智慧,构建基于问题导向、面向真实工作场域、理论联系实际的研修课程体系。研修内容编制要以重点问题研究为导向,体现时代性、重要性和前瞻性。要依据教育部出台的校长专业标准相关政策文件,结合国家和当地最新教育政策及改革实践,参考中外优秀校长胜任力研究成果,在调研需求的基础上科学确定研修主题。同时,国外校长专业化发展趋势,也为名校长工作室核心研修课程设置提供了科学参考,如英国的校长国家标准突出了领导力的指标。
北京市海淀区主要依据校长专业标准,在“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领导课程教学”等重点模块开展常规研修外,还设置了“教育政策法规解读”“综合素养提升”等课程内容。针对部分校长对理论培训需求强烈的情况,北京市海淀区增加了“教育经典著作阅读”等内容,加大了理论学习的比重;同时海淀区教科院也专门设置校长委托课题,助力校长研究力提升。以理论学习为支撑的同时,还要注重问题导向,聚焦校长真实工作场域,从小切口做大文章,重视激励名校长基于教育实践智慧开发基于真实情境的案例式教学。海淀区对于名校长工作室给予了充分的研修自主,促成了各具特色的高质量研修体系。如李希贵校长工作室的特色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