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一个孩子成长的“元能力”或“源能力”?
在知名教育专家、北京开放大学校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褚宏启看来,自主发展能力就是这样的“元能力”或“源能力”。自主发展能力是其他能力发展的基础,引发牵动其他多种能力尤其是人的21世纪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的生成与发展。
褚宏启认为,自主发展能力对于学生的意义,并不仅限于学习是否积极主动的问题,更关涉学生一生能否奋发有为、能否可持续发展、能否为人生找到心灵港湾。
今天,当核心素养成为基础教育的主流方向时,如何培养自主发展能力成为基础教育的核心命题之一。
4月24日,由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教材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北京市海淀区七一小学承办的“大空间”课程建设的“知”与“行”研讨活动召开。
作为北京市海淀区首批素质教育优质校、北京市课程建设先进学校、北京市教科研先进学校、海淀区课程建设特色学校,七一小学将课程建设的核心定位于人的自主发展,并建立“大空间”理念,帮助学生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成就美丽人生。
七一小学校长张建芬在题为“让课程成为孩子们童年的‘甲板’”的主题报告中介绍,如果把七一小学比作一艘航船,我们希望课程像“甲板”一样能够承载孩子们童年的梦想,通过丰富的课程内容,灵活多样的课程实施,让孩子们在甲板上汲取营养,奔向“美丽人生”。
七一小学的“大空间”理念与实践过程,就是校长给教师自主性、大空间,教师给学生自主性、大平台。通过“大空间”课程建设,七一小学将学校的育人目标与课程建设具体衔接在了一起,最终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在“大空间”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七一小学形成丰富而有特色的课程类型。其中,海军海洋课程是以“海洋、海韵、海娃”为主题的“三海”课程,让学生知海洋、爱海洋、护海洋;爱父母,爱海军,爱祖国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国际理解课程通过外教课、文化箱传递、视频交流、互访交流等方式增强对多元文化的理解。运动健康课程通过游泳、足球的普及,为学生强健体魄奠定基石。
不同开发主体,开发了多种课程,以专业艺术团为课程开发主体的多种艺术课程;以海军社区为开发主体的“旗语操”;以教师为主题开发的“创客空间”、“英语表演”、“思维导图”等课程。以学生为开发主体的“海娃讲堂”课程;以家长为主体开发的“家长课堂”等等已经成为学校经典课程。学校舞蹈、合唱均获北京市金奖,管乐团成为全国示范乐团。
围绕课程整体育人,做到全科、全程、全员和实践育人,七一小学正积极探索通过课程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综合实践学科用项目学习的方式帮助学生在劳动中获得体验。例如:种植课程;语文学科用单元整合的方式开展实践活动,使学习走向生活,例如:“一元钱挑战城市生活”;数学学科给予学生真实的情境,从而将知识立体化,例如:“校园一角”;跨学科综合性课程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例如:“美丽的海洋我的家”、“七巧板”;还有独特的选修课程给予孩子广阔的选择空间。
这些课程有的通过小知识提供“大空间”;有的让小学科成为“大舞台”;有的小任务点燃“大梦想”。还有的是小专家走上了“大讲堂”。“大空间”理念整体推进学校课程的思路让学生获得更充分的自主选择权和自主发展的机会。
而在课程改革的同时,七一小学也在开展教学方式的变革,运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变革课堂组织形式,创造课堂“大空间”。
研讨活动当天还举行学生特色体育活动及作业作品、七彩课程特色活动成果展示以及课程专题研讨。在这里,学生课程学习分成了多种方式,学校各学科通过课程结构图展现了学校学生课程学习的路径。
其中,活动还以一个孩子一天的课程为线索,通过微课程,展现孩子在必修课、选修课和社团学习中的学习经历,从课程框架中的七个领域入手,结合着学校丰富的课程内容,配合着多种表演形式,展现了学校多种课程类型带给学生的丰富体验。
据介绍,自年七一小学入围海淀区“课程整合,自主排课”实验校后,该校便试水“大空间”促自主发展课程,并提出“以丰富应对差异,创空间促自主发展”的思路,探索全新的课程构建。
来自该校一项面向学生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孩子都认为老师上课生动有趣,而且“我觉得现在的课程很有趣”,相比年,这个比例分别提高了7个和12个百分点。课程的丰富和适切性已经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过程中不断提升。
“大空间”使教师内心的渴望被唤醒,教师在不断实践、反思中学习真正发生了,自发组织,自由组合,自主研修,形成了多个“共同体”。同时,不断有教师自主开发课程,如:柯达伊教学的运用;“数学好玩”;“整本书阅读”;“我的书屋”;“传统文化”、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等课程都充分展现出了教师课程领导力。
调查还发现,在家长眼中,七一的孩子自信而理性;课堂小活动、课外大活动、跨学科综合活动这些不同的活动类型创造了不同的挑战空间,适应学生不断提升的学习能力。在专家看来,七一小学的课堂定位于全人的培养和适应未来奠基的培养,“学为中心,主动建构,活泼开放”。当天的研讨活动也让大家看到一所小学的大胸怀、大视野、大梦想。
“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我们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课程建设的出发者和落脚点,站在“整体育人”的高度来构建学校课程体系。”张建芬校长表示,课程建设为了发现“每一个”,发展“每一个”。不是只为学生当下,更要着眼于学生未来,促进每一个学生可持续发展、终身发展。”
文
小鱼儿
图片来源
七一小学、海淀教育公号
声明
转载须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