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1月10日消息(记者阮修星)11月10日,在北京市海淀区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新闻发布会上,海淀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陈惠英介绍,今年,北京优化营商环境6.0版改革方案及任务措施明确提出要持续优化“政务服务环境、发展环境、市场环境、诚信法治环境”四大环境,政务服务在其中承担了较大比重。涉及海淀区的任务约21项,主要包含“一业一证”“一件事”、数字政务建设、好差评、业务培训以及优化完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运行机制等6个方面内容。截至目前,各项任务均按期推进并已基本完成。发布会现场(央广网记者阮修星摄)“作为科技大区、科技强区,近几年海淀区充分利用依托科技创新优势,提升政务服务的效能。”陈惠英介绍,年,海淀区作为北京市区块链试点单位,在北京市率先启动区块链应用研究,研究运用区块链等新技术提升政务服务质量和信息安全水平。年4月,在全市率先实现“存量房交易”和企业设立的“住所核验”等两个环节的应用落地,在鉴明材料真伪、精简申请材料、提升审批效率等方面发挥积极促进作用。年,在北京市区块链应用行动计划发布后,海淀区在全市率先印发区级工作方案,同时提出区级政务服务事项“应上尽上”“能上尽上”的工作目标,各分管局长分别牵头,全体干部总动员、齐上阵,召开近百余次协调推动会,年底前顺利完成个场景应用落地。陈惠英介绍,截至目前,海淀区共实现个“长安链+政务服务”应用场景,技术的应用有效促进“减材料、减时限、减环节、减跑动、优体验”的“四减一优”,个场景平均减少办事人提交材料40%以上,87个场景实现全程网办。海淀区成为全国唯一大规模在政务服务领域应用区块链技术的地区,被国务院办公厅电子政务办公室选取为北京市唯一的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工作联系点。年12月,海淀区入选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试点名单,专家评分第一。陈惠英介绍,海淀区通过签订智能合约的形式,不断扩大区块链的联盟链范围。截至目前,共有国家部委、北京市及其他省市共计28家单位加入海淀区政务服务联盟链,涵盖15类国家级、24类市级和6类区级数据。同时,基于区块链技术,政务服务联盟链为基础,与跨省通办有机结合,打造海淀的“长安链+跨省通办”新模式,各节点单位以“共建、共享”原则加入后,即可共享链上数据、协同事项办理。目前已与广东佛山市、四川成都天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天津南开区、河北易县、北京怀柔区、北京昌平区等11个地区签订跨省/跨区通办协议,共产生业务量共1多件。在实现政务服务领域“应上尽上”之后,海淀区坚持群众需求导向,在社会服务方面寻求突破点,不断拓展链上数据的应用范围,向社会服务延伸,在前期与美团合作、共享链上营业执照数据、验证商户材料真伪的基础上,今年以来,针对公证领域需要申报材料多、鉴伪难度大等难题,由区政务服务局与区司法局积极合作,探索实现“区块链+公证”场景落地。目前,已梳理完成项公证便民服务事项,可实现身份证、婚姻信息、出生医学证明等多项材料一次性区块链拉取,有效缩短公证时间,提升公证工作效率。截至目前,区司法局公证处共使用区块链系统核验事项65次,核验材料共计次。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