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服务一半以上时间开展体育运动,海淀版

新京报讯(记者杨菲菲)4月25日下午,为期4天的年海淀区中小学生春季田径运动会落下帷幕。本届运动会共有来自北京市海淀区所学校的名学生运动员参赛。

此次运动会由海淀区教委和海淀区体育局共同举办,海淀区教委同时吸纳北京体育大学的学生参与到运动会当中,为大学生搭建了实习实践的平台,共同推进体教融合落地生根。

余名中小学生参加此次运动会

当天下午3点,运动会接近尾声。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五年级学生郭梓欣获得了小学女子甲组米的冠军,“成绩是14秒4,我还挺开心的,因为这个成绩比平时还好。”

“我们这学期体育课正在学习排球,每次上课同学们都很积极,男生一听到上体育课嗖地就都跑出去了。”郭梓欣告诉记者,自己平时就很喜欢跑步,除了体育课,还在学校提供的“课后”中报名了田径课。

如何让学生们上好每一节体育课?此次带队参赛的羊坊店中心小学体育老师吕明月告诉记者,该校此前在三至六年级通过“体育课联排”的模式,把同一个年级的体育课都排在一个时间段,“这样便于开展集体性的教学,也便于年级间开展比赛,以赛促练,提高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

吕明月表示,以前该校只有一、二年级每周有5节体育课,从今年4月开始,所有年级每周都有5节,“我们计划3节课安排为常规体育课,一节课改成体能课,剩下一节课采用走班制的形式,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体育项目上课。”

“海淀版”体育改革方案即将出炉

今年1月中旬,北京市教委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行动方案》。

为提升海淀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海淀区研究制定了《海淀区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实施方案(试行)》。这意味着“海淀版”的体育改革方案即将出炉。

“体育改革是途径、方式和手段,最终目的是整体提升海淀区学生的体质健康。”海淀区教委副主任吴谨表示,目前,海淀区所有中小学都能够保证学生校内锻炼1小时,所有小学实现每周5节体育课,初高中也根据现有资源进行课时调整,初中保证至少每周4至5节体育课,高中至少每周3至5节体育课。

同时,海淀区的学校还将加强课后服务工作,各校课后服务时段拿出一半以上时间开展特色体育运动。在保证“课外运动1小时”上,海淀区明确各校要给家长开体育锻炼“菜单”,鼓励学生在家动起来。

此外,海淀区教委还将采取相关举措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每年将通过春、秋两季区级运动会选拔人才;倡导学校每年创新运动会的举办形式,比如学校组织全员运动会,让每一名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

新京报记者杨菲菲校对刘越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1674.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