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9月3日电 题:打造“创新合伙人”,北京海淀区为科技创新按下加速键
新华社记者季小波、吉宁
夏末初秋的上午,在北京西北六环的北清路,一组网络工程师正在一颗监控探头下紧张地调试信号系统,作为海淀平方公里的开放式自动驾驶示范区的一部分,该路段的设施改造和铺设正在有序进行。这是海淀提出智能网联汽车十五条政策后落地执行的最新进展。
今年5月海淀为进一步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科技场景的应用落地,发布“人工智能十五条”“智能网联汽车十五条”等多项新政策,支持高校院所、新型研发平台和顶尖科学家团队等创新主体,开展超前研究和创新攻关,对智能网联汽车进行政策加持。
政策的扶持不但让科技应用快速落地,也让产业链相关企业能够深度参与,推动了自身实力的增强。
作为海淀区政府“创新合伙人”的千方科技,是一家深耕智慧交通、智慧安防等领域的科技企业,也是海淀自动驾驶运营示范区的参建方之一。公司正在智能驾驶示范区内进行应用场景智慧化改造、智能网联环境搭建等工作。该公司副总裁尚雍明表示,千方科技深度参与了海淀区的前沿科技环境应用与建设,并推出了一系列创新成果,为公司的创新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夯实了持续发展的基础。
当下,作为科技创新的聚集区,海淀区赋予辖区内科学家、高校、高新企业、第三方机构等各类创新主体“创新合伙人”的地位,充分发挥地方党委政府的组织优势,把政府掌握的、能影响和撬动的创新资源整合起来,构建以创新合伙人为支撑的创新生态雨林,围绕企业发展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提供科技场景应用、资本对接、人才保障等精准有效的服务。
走进海淀区东升科技园赛格威-纳恩博公司总部,各种型号的电动平衡车摆满展区,办公区被工位挤得满满当当,工作人员紧张地进行技术研发和设计工作。
“公司业务发展很快,目前办公区域无法满足需求,我们又另外租了一栋办公楼。”公司相关负责人说,海淀区有关部门在人才引进、办公用房、税收减免等方面给予很多政策支持。
做企业的“伴行人”“铺路人”进而成为创新的“组织者”,海淀区政府服务职能持续转变,政策措施不断落地,换来的是区域经济的真增长、强增长。
今年上半年,海淀区地区生产总值达.3亿元,同比增长7.3%,已连续14个季度保持7%以上的增速。
“年全年新增注册科技型企业1.8万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历史性突破1万家。”海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处级调研员支文利说,截至目前,海淀共有企业28.5万家,其中科技型企业占据半壁江山。
海淀区商务局副局长黑煜表示,1月至6月,海淀新设外资企业家,占北京市的24.5%;实际利用外资35.9亿美元,占北京市的39.1%。外资投向以互联网为主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增资规模和力度加大,这都表明外资对于海淀高科技产业前景保持强烈信心。
记者了解到,近期海淀又再次推出新的举措,加大与科技企业合作,首批推出17个科技应用场景建设项目,帮助企业前沿科技应用快速落地。例如,在一○一中学打造智慧教育应用场景,今后将建设个性化学习平台、双师课堂教学系统等。
“下一步还将通过制度安排、政策保障、环境营造、提供应用场景等各种途径,最大限度提高资源配置能力,优化全链条创新资源供给和利用效率,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海淀区委书记于军说。
责任编辑:刘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