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第二实验小学智慧教育,为l

当前,落实“双减”是推动基础教育提质增效的重要举措。“双减”能“减”下去,关键是学校教育治理能力、课堂教学质量要“增”上来。如何“增”才能有实效?这是摆在北京市海淀区第二实验小学(以下简称“海淀实验二小”)校长张国立面前的重要课题。张国立引领海淀实验二小在教育信息化的道路上已走过了11年的发展历程,智慧教育成为助力学校教育变革的重要引擎,打开了学校教育发展的新局面。

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0行动计划》强调:教育信息化具有突破时空限制、快速复制传播、呈现手段丰富的独特优势,必将成为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必将成为构建泛在学习环境、实现全民终身学习的有力支撑,必将带来教育科学决策和综合治理能力的大幅提高。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以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成为“双减”之下推动教育改革与创新的必然趋势。

平板课堂、云端学习和编程、机器人课程等走进中小学早已不是稀奇事,让信息化与教育实现深度融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而不仅是停留在“求新、求异”的层面,成为海淀实验二小在迈向教育信息化发展新阶段道路上不断求解的教育命题。

领导力——让智慧融入教育行为

作为一名学校管理者,校长必须充分发挥其领导力的效用,优化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保持对教育前沿动态的敏锐嗅觉,具备前瞻性的眼光。张国立认为,前瞻性是一名校长引领团队前进的必备素养,这需要对新时代的教育方法、手段、技术,以及教育政策导向的敏锐洞察力。

年,国家相继颁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00年)》等文件,适逢校园里的教学楼正准备在假期进行翻新加固,张国立萌生出这样一个想法:既然已经要动工,不如以此为契机,对教学设备进行系统化升级,推动数字化校园建设。

张国立回忆,起初教师们的热情并不高,这让她感到有些沮丧:“大家都觉得——‘我用原先的那套教学设备挺好,为什么又要添一个麻烦?’教师们并没有更新自己教育教学设备的内驱力。”而要真正推进智慧校园建设进程,让教师们会用新技术,愿用新技术,主动融入教育信息化潮流,则需要从多方面入手。

先试先行,由点及面推广智慧教学。01年,在张国立的牵头下,海淀实验二小与北京师范大学以课题方式展开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尝试,成为北京市首批百所数字校园示范校。除了更新常规教学设备以外,学校还新建了一间“PAD互动教室”,一部分年轻教师出于自身的教学需求,加入了先行先试的行列,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优化自己的教学方式,一些教师从中尝到了甜头,主动对学校信息技术部门提出了改进需求,推动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步伐不断向前推进。

本着“实践求真,验问达明”的精神,学校又根据教师的教学实践与现实需求,开展了人工智能、科学实验、VR教学等课程,逐步健全平台上的内容与功能。引入最新技术、设备,让教师在体验的过程中找到兴趣点,再由信息技术部门做深入的研究,最终呈现在课堂中,并由先行榜样带动整个学科组和更多教师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这是海淀实验二小课程信息化改革发展的原动力。

01年,海淀实验二小与企业合作研发全新的作业系统。张国立在一次教育装备发布会上发现一款关于作业的产品,敏锐捕捉到其与教改方向的一致性,在与信息部门进行充分讨论和研判后引进学校。设备引入后,首先在数学学科上得到应用,经过先行教师在实践中的反复探索与磨合,推动作业库体系的不断完善,并准备在全校范围内进行推广应用。

“学习很重要,不断有信息化方面的学习和观摩,请进来、走出去,让教师们开阔视野,让他们感受到信息化教学在助推教育质量提升中的作用,教师们自然会慢慢接受。”张国立认为,“要发挥榜样教师的力量,哪怕最初只是一点烛光,也能把黑暗驱散,慢慢两支、三支蜡烛的光就可以连成线,形成片,一片一片的光汇聚起来,最终就可以辐射全校发展。”

行政推动,评价系统逆推教学改革。评价标准的改变是教学模式变革的最直接动力。为了推动数字化设备和教学手段的普及,海淀实验二小制定考核标准与激励措施,将“信息化手段应用”作为教师课堂的重要评价标准之一,以行政措施助推,与先行先试的模范带动作用形成联动,激发教师积极性。

技能培训,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教师有了兴趣和需求,就需要学校的培训手段跟进。海淀实验二小智慧校园开发的19个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平台要投入使用,必须先让教师学会如何操作。

据张国立介绍,从年到现在,学校每学期针对教师的专业技术类培训、指导已经累计00多次,每年有多位教师参与培训。年开始,学校将所有的培训转化成知识学习图谱。“因为学校系统的平台比较多,每年培训完,教师们可能当时学会某个功能,但后面又忘记了。建立知识学习地图后,教师就可以通过移动端查找、回顾相应的培训视频,进行再次学习。”学校的培训还有考核机制,如果考核不通过则必须继续接受培训,这种培训制度全面提升了新老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

硬件先行,使用习惯改变行为逻辑。为了帮助教师更好地适应数字化平台,让日常教学与管理改革的过渡更加平稳,学校在年进行第一个数字校园系统建设时,沿用了之前持续使用7年的OA办公系统的一些设计。信息部门对教师OA系统的数据进行了基础分析,并按照教师的使用习惯研发新平台,使得新平台获得身份的延续性和与教师操作水平更高的适配性。张国立拿起手机向记者边演示边解释道:“教师在日常工作、教学中会形成使用惯性,就像使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236.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